导航

世文动态

第三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活动 在云端顺利举办

清华新闻网9月23日电 9月6日-9日,2021年第三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论坛(HEYTA)在线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书面致辞,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执行理事会主任暨秘书处秘书长、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埃克塞特大学人文学院外事副院长梅利莎·帕西瓦尔(Melissa Percival)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三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论坛开幕式

北京时间9月6日晚19:00,活动于线上拉开帷幕,来自中英24所高校的454名学生齐聚云端热烈交流,为推动中英青年学子的友谊与合作,为不同文明在互鉴中绵延更新,献出各自的热诚和贡献。

彭刚在书面致辞中,向参与此次活动的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积极参与交流、碰撞思维花火的中英青年们表示祝贺。彭刚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国际交流更加艰难,同时也更加重要。有效的沟通交流是当前许多全球性难题的解决之道。各位同学能够克服困难,通过互联网连接彼此,架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传递人文思想的圣火。这令他感到难能可贵,也倍感珍惜。

彭刚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民族和世界的未来和希望。中英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对两国加强友好合作、构建沟通交流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彭刚说,青年的人文交流,关乎整个时代的走向,以及民族发展的未来。两国青年在人文学科领域互相探讨交流,分享观点,开拓思路,每一个新思想的迸发都可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此次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同学们在知识的盛宴中遨游,收获开阔的视野和真挚的友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交流活动已经走过三届,每一届都精彩纷呈,硕果累累。我们邀请人文领域的大师,来为同样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青年学子进行讲座,这是启发,更是传承。祝愿两国青年的交流还将更上一层楼,两国的人文事业交流也取得更大的成就!

颜海平首先代表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联盟倡议创始高校清华大学,向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和学生表示欢迎。她表示,中英两国都拥有悠久的人文传统和历史传承,地处亚欧两端,长期彼此吸引。两国之间真诚、务实、高效且充满创造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所影响的范畴将触及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在当今这个彼此紧紧相连而又充满差异的世界中求可持续发展,以跨文化融通能力为重心的人文传承和知识更新,其历史功能和重要意义日益清晰;而青年一代在这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时段中,正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颜海平说,有才华的青年人,更思考如何去使用才华;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更看重如何去践行梦想。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交流活动创立于2018年底,如今走到第三届,已经在中英学界形成日渐广泛的影响,在持续深化中英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中,由“阐释世界”以“叙述本国”,用“世文”的理念和实践驱动大文科的发展。她很高兴看到清华的青年学子,联合盟校各方同学同道,克服重重困难,延续这一宝贵对话,共襄独特的思想盛宴。今后,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将继续积极推动两国青年更深入的交往,为中英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坚实更广阔的平台。

梅利莎·帕西瓦尔对第三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埃克塞特大学作为第二届活动的主办方,很高兴看到清华学子接过接力棒,筹划、组织、夯实、发展这一跨文化平台,建立起稳定的交流机制,彼此拓展关切人类命运的视野和理念。她期待两国高校学子的交流迈上新的台阶,获得更广阔的天地。

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会长刘兆希作为联盟青年学生论坛(HEYTA)组委会代表发言。她说,人文交流是最为基础也最具延展性的领域,作为这一活动从诞生之初至今的见证者,她积极参与推动长期稳定平台的构建,希望在对话中打破成见、发现差异、感知共通,持续为中英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陈静作分享

北京时间9月6日晚19:30,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静作题为“数字遗产中的图像与视觉知识生产”(Image and Visual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Digital Heritage)的讲座。她从“数字人文”的概念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数字人文”的发展历史,并深入浅出阐述了“数字人文”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前沿研究现状。

曾夏琰作分享

随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曾夏琰带来了“从想法到剧本”的主题讲座,介绍戏剧创作中从“一个想法”到“一个剧本”的过程。她认为,剧本中的角色塑造比情节安排更加重要,同时以东西方名作为例,展示经典的戏剧创作结构,分享剧本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黄必康作分享

9月7日晚20:00,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黄必康带来了题为“将中国古典戏剧翻译成莎士比亚风的英文”(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lays into English with a Shakespearean Flavor)的讲座。黄必康认为,翻译不是译者的自我陶醉,更要重视读者的感受。他将中国古典名剧《牡丹亭》用莎士比亚戏剧的风格进行英译,强调诗句形式与文化思想的契合。

戴丹妮作分享

9月8日晚19:00,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副教授戴丹妮进行了“莎士比亚戏剧和西方基督教:暴风雨的一个案例”(Shakespeare's Drama and Western Christianity: A Case Study of The Tempest)的主题讲座,通过分析莎士比亚晚期戏剧《暴风雨》,展示了其中渗透的西方基督教思想,并结合其中形象解读其背后的宗教象征意义。

赵元作分享

随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赵元进行了题为“世界文学视野下威·修·奥登的音节诗(W. H. Auden’s syllabic vers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world literature)的讲座,介绍世界文化框架下奥登的音节诗特点。奥登将诗歌视为一种知识的游戏,通过识别,将情感以及情感之间隐藏的关系引入意识之中,对其功用的独特认识值得加以辨析,并揭示其价值所在。

余石屹作分享

晚21:00,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余石屹以“杜甫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一个发展的视角(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Du Fu as a Great Poet of Sympathy for the Down-trodden)为题,分享了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及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杜甫诗作译本。以《石壕吏》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为例,通过翻译带领青年学生们感受不同的诗学传统及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在文学中所留下的痕迹。

张生珍作分享

9月9日晚19:00,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生珍进行题为“与环境危机作战:孩子们在行动(Battling Against Environmental Crisis: Children in Action)的讲座,聚焦当下世界所面对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从文学艺术作品中寻找相关表达。

闭幕式汇报展示发言学生代表合影

北京时间9月9日晚21:00,第三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总结汇报展示暨闭幕式在线上举行。三位来自中英高校的同学结合四天的讲座和研讨收获,提出学理性命题,代表全体论坛学生进行汇报展示,汇报展示由组委会成员清华大学外文系学生张佳雯、刘皓月主持。颜海平,清华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陈湘静、海德普利耶姆·塞缪尔·詹森(Heidepriem Samuel Jensen)出席并做点评。

论坛在学子们对在第四届青年学生论坛(HEYTA)再相聚的期待中结束。

往届青年学生论坛活动

往届青年学生论坛合影

供稿:外文系

编辑:陈晓艳

审核:曲田


清华大学
关于我们
世文院介绍
机构设置
世文院领导
世文学堂班
世文教授
世文授课教授
国际客座教授
世文研究员
国际人文组织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
清华-密歇根研究员学会
学术前沿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93001 邮箱:xinxiban@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外文系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

世文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