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世文学术

交汇:创造历史中的中国与西方 |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学术峰会在牛津举行

清华新闻网12月14日电(通讯员 陈湘静)12月6日,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的配套活动,由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和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对话在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举行。本次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学术论以“交汇:创造历史中的中国与西方”为主题,来自中英两国著名高校的人文学者,围绕中国和西方近代以来在社会生活、人文学术、与现代思想各层面的历史关联及其在21世纪的新形式、新内涵进行了探索交流。

1513218816375.jpg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学术论坛现场。记者 苑洁 摄

中国和英国两国作为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传统的大国,都面临着在变革时代由更新而延伸自身传统的共同挑战和历史机遇。从“论多语”开篇,与会中英两国学者就共同关心的核心命题是:何为现代文明,何为人文中国?由于对“何为现代文明”的阐释必然包含对“何为人文中国”的认知,对人文学和人文价值的学理构建和历史探讨长期以欧美经验为基础和主导,中国的经验相对处于边缘地位。此次论坛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在创造历史过程中之关系探讨的命题设置,将人文中国的研讨作为重心,并由此对“人文学”学理基础和“文明论”的思考框架进行重新定义。

在第一场“论多语”专题研讨中,来自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褚孝泉教授比较了历史上中国文言系统和西方拉丁语系统的异同,揭示了近代由单语主义到多语主义嬗变的普遍趋势,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语言动向及其深远历史内涵。来自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吴娟教授追溯了东汉至北宋由佛经翻译而引发的语言创新,分析了其中代表性的词汇和句法创新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和演变模式。牛津大学中国中心教授田海 (Barend J. ter Haar)进行了点评与提问,为后续讨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早期现代”专题研讨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何伟文教授与来自清华大学世文院资深国际世文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暨罗曼语系的劳伦·迪布勒伊(Laurent Dubreuil)就人文领域的两大母题诗学与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探讨,讨论了诗学的创造性认知方式如何使我们能在面对历史的曲折艰难中超越历史,在把握传承的精髓中重新想象传统。何伟文教授通过分析菲利普·锡德尼爵士的《诗辩》如何通过语言风格的创新而重新发明英国文学的传统,处理了一个富有时代性的命题——古老文明如何在创新中进行传统传承,获得了英方学者的肯定,表示该研究对其反思认知英国文学和文化深有启发。

在“重访人文传统”的专题研讨中,武汉大学的杨华教授探讨了传统礼制与西方礼仪在近现代之交的冲突和融合、以及传统礼制在近代文化中的保留和继承。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陈雷教授探讨了唐代韩愈的《原人》中兽与人、野蛮与文明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儒家传统的发明和更新。清华大学刘石教授对比了中西方对诗画关系论述的话语差异及其价值内涵。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哲学项目主任尼古拉斯·布宁  (Nicholas Bunnin)教授进行了详尽的回应和分析点评,就韩愈思想的时代背景、礼制对人性是规矩还是解放、诗画形式与当代媒介变革之关系等,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学理性的问题。

在“文明史与世界史”专题研讨中。复旦大学的向荣教授勾勒了世界史、文明史作为一门研究方向在近代的兴起及其与英国、中国传统史学的复杂关系,提出在全球化时代对世界史和对其他国家和区域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北京大学的贺桂梅教授分析了中国思想界新近出现的“文明史”论述如何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中心的、更为多元化、更富有包容性的对世界的想象,成为一种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变革相交织的普遍性论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的陈玉聃教授比较分析了儒家和斯多葛学派两种世界主义的异同及其作为人类思想资源的参考作用。在提问环节,牛津大学的田海和尼古拉斯·布宁教授、以及在场的牛津大学研究生先后踊跃提问,谈论超时而意犹未尽。

 1513218838758.jpg

                中英学者进行热烈讨论。记者 苑洁 摄

下午的圆桌讨论由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教授主持,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的各校代表、和其他高校领导参加。埃克塞特大学副校长马克·古德温(Mark Goodwin)、牛津大学中国中心讲席教授田海、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金永兵、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王淑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清华大学世文院暨清华-密歇根研究员学会青年研究员尼尔·阿勒(Neal Allar)等高校及机构代表参加圆桌讨论,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人文主义教育、研究和交往进行了探讨和思考。田海教授赞赏中国学者的认真严肃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建议中英联盟人文对话扩大延伸到牛津大学更为核心的人文领域,如英国文学领域、文史领域,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对话与合作。 

1513218859819.jpg

颜海平在圆桌论坛上总结发言。记者 苑洁 摄

颜海平教授在圆桌论坛总结时表示,此次论坛提出了这个时代一系列具有界定性意义的核心命题:何为语言、何为诗学、何为人文、何为中国。其重心是何为中国——对于在座的个人或群体,“中国”是一种方法、一种隐喻、一种叙述、一种人类不可或缺的经验、一种理念,一种想象?种种叩问启发两国学人开启新的人文学地平线(more than humanisms),寻求更为丰富的资源和可能。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具体实践。这是首个由清华大学作为发起方提议并运作的中英人文学术协会,获得中英双方学界积极支持和认同。联盟每年的论坛主题与活动将由中方提议,通过秘书处进行沟通并最终确定。中英双方联盟成员跨越了中文和外文学科的一般区分,以分享、汇聚和融会中外文学科的优秀资源和学术智慧。这一探索和实践对于深化双方人文学术交流、传承清华中西融会的人文传统,培养“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以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的高水平青年学人和跨文化对话的领跑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供稿: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 编辑:悸寔 华山


清华大学
关于我们
世文院介绍
机构设置
世文院领导
世文学堂班
世文教授
世文授课教授
国际客座教授
世文研究员
国际人文组织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
清华-密歇根研究员学会
学术前沿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93001 邮箱:xinxiban@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外文系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

世文院微信公众号